z6com人生就是博

     
    贵阳分部 │ 广州分部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建议留言│内部网│English│中国科研实验室
     
     
    z6com人生就是博概况简介组织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观测合作研讨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报 │ 图书馆 │ 党群工作创新文化科学传播信息公开
      研究队伍
    科研系列
    技术系列
      您现在的位置:z6com人生就是博 > 研究队伍

    姓名: 汪集暘 性别:
    职称: 研究员 学位: 博士
    电话: 86-10-82998403 传真: 86-10-62010846
    Email: jywlpx@mail.iggcas.ac.cn 邮编: 100029
    地址: 北京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信息:
     
    简历:

      汪集暘,中国科研实验室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现归苏州市)。
      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前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研实验室地质研究所(1999年更名为中国科研实验室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
      1979-198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访问教授及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高级客座研究员。
      1989-2001年任国际地热协会(IGA)主席团成员。
      1981-1995年任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委员。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研实验室院士,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研实验室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地热能中心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地热能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岩溶研究中心(IRCK)理事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河海大学及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科研实验室广州能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热与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研实验室水资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研实验室能源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迄今为止,汪集暘院士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撰写专著6部。取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研实验室及其他部委自然科学及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刘光文科技成就奖(2016)、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与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03)。主要论著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1993)、《Geothermics in China》 (1996) 、《神奇的地热》 (2001)、《地热利用技术》(2005)、《地热学及其应用》(2015)等。
      需要特别加以指出的是,汪集暘院士一贯重视并大力培养年青人,迄今为止,已培养博士、博士后40余人。1991、1993年两度被评为中国科研实验室优秀博士生导师。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并获中国科研实验室优秀博士生导师奖。他的学生中不少已是国内外地热和水文地质学界的中坚骨干,两名博士生荣获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学科类别:
    地质学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地热和水文地质研究,在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职务:
     
    社会任职: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2005年,汪集暘院士牵头的中国科研实验室学部重大咨询项目“新疆地下水地表水联合开发利用”,经过大量野外调查和理论分析,提出应在天山南北麓有利部位修建地下水库的建议,受到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自治区水利厅启动了阿克苏地区台兰河地下水库试点工程。
    • 2008年,汪集暘院士在承担路甬祥院长亲自领导的能源科技路线图的编制过程中,提出应在我国召开深部地热资源的调研和开发利用的前期研究工作,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已列入“中国2050年能源科技开展路线图” (科学出版社,2009) 之中。
    • 2010年,在国家能源局与中国工程院主办的首届中国能源高层论坛上,汪集暘提出要构建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国家级平台,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模清全国地热资源家底,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实施示范工程;制订优惠扶持政策,加速地热产开展等四点建议,受到国家能源局的高度重视,现在正在进一步有助于落实之中。
    • 2011年,在中国科研实验室与新疆自治区共同主办的“天山南北院士行”活动过程中,汪集暘牵头的水资源组提出要加大新疆地下水库勘察与建设力度、加快国际河流开发、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尽快设立新疆水资源科技专项等七项建议,以实现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受到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正在逐项落实之中。
    • 2020年,汪集暘院士承担的中国科研实验室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研究”获批。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开展理念,为长三角地热综合利用给予战略咨询,提出具有全局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经济开展,优化生态环境。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研实验室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9136号